南极物语(南极料理人)

其实南极物语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南极料理人,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南极物语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1、前情提要:第38次越冬队抵达富士圆顶基地后,就开始与第37次队队员们进行交接准备工作。在此期间,西村也着手进行炊事作业,他为队员们准备的第一顿午餐是鱼肉盖浇饭。除了炊事作业外,西村也要和其他人一道从事建筑工程。在第37次队离开时,留下的越冬队员们举行了简单的送别仪式。

2、在与第37次越冬队及支援队告别后,我们第38次圆顶越冬队的越冬生活也就正式开始了。一切都既平淡又普通,既没有电影《南极物语》经常响起的主题曲《范吉利斯》,也没有九名越冬队员手牵着手,面对太阳走向明天的坚定眼神。

3、当天晚餐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们队里的人大多是沉默寡言,不喜交谈。自从踏上南极大陆以来,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在浓厚的家庭氛围中,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吃顿温热可口的晚餐。按道理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都会放松心情,敞开心扉,谈笑风生,可是当晚的餐桌上大家依然没有什么兴致,大多数时候都在各自咀嚼着食物。我最初以为他们只是思念家乡,便不露痕迹地跟每个人搭讪,他们只是不带什么情绪地简单回应,感觉既不讨厌,但也不亲近。这时,我才意识到,他们只是单纯地不喜欢说话而已,可是已经太晚了。其他爱说话的人都远在1000公里之外的地方,看来我在未来一年内只能和一帮闷葫芦相伴了。

4、■影片《南极料理人》中越冬队员们围坐在一起进餐的场面。

5、川村队员与我有相同的感受。他来自奈良女子大学,新婚燕尔,却抛下娇妻前来参加越冬队。他虽然是关西人,却没有关西人的酒量,几乎滴酒不沾。在看到身边的人都谈兴不佳,只好转向我说道:“这里的队员看起来不行呐,接下来的一年我们俩得多培养培养感情才行。”

6、以这一天的晚餐为界限,在此后一年的餐桌上,关西腔和带着微醉感觉的北海道腔一来一往,东拉西扯,期间偶尔会有鹿儿岛腔、广岛腔、名古屋腔有一搭没一搭地掺和进来。下面就为大家正式介绍一下第38次越冬队的成员们。

7、金户副队长:我们称他为“金酱”,有过两次在南极越冬的经验。此前也提到,他就是那位在文中一个·代表停顿15秒的仁兄,跟他说话真有一种浪费生命的感觉。金酱是来自气象厅的科考人员,在未来一年中负责深夜和早上的气象观测。他工作起来就像机器人一样,每天的观测都一丝不苟,雷打不动,从未遗漏。虽说他超级寡言,但也并非完全如此,有时也会突然蹦出一句玩笑话,让你惊愕地哑口无言。不过,他很少出声,而且说话声音也小,大多数时候没有队员听见他的话。金酱表面看起来很瘦弱,但脾气很暴躁,发起火来可了不得。听说在从昭和基地前往圆顶基地途中,不知道因为什么事让他暴怒不已,但我没有亲眼看到,所以不能确定此事的真实性。

8、本山队员:我们称为“本桑”,来自国立极地研究所的冰雪学家,本桑的日常工作就是每天不声不响地采集冰雪样本,用钻头从上千米深的冰层下提取冰块,然后进行分析和打包。我们两人在越冬期间是很要好的酒友,每天晚餐前都会聚在一起喝“开胃酒”,就我们两个人。在10月之前我们就喝掉了约150升酒精度65度的浓缩威士忌。我记得我只喝了10升左右,而他喝了140升。可能因为过量饮酒,他经常按着腹部喊道:“我的肝好疼啊!”回到国内后,我想他应该戒酒了,听说还为自己取了戒名。后来再见到他时,依然那么精力十足,世界上还是有厉害的人呐。本桑和金酱一样,也有过在南极生活的经历。

9、平泽队员:平日里都叫他“平桑”,来自国立极地研究所的气象专家。这是他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每天都是很兴奋的样子。平桑起初看起来头脑清晰,沉稳理智,温文尔雅,说话也慢条斯理的,可是没过多久,他就暴露出食色之徒的本性,被认为是“队里头号贪吃鬼和无与伦比的好色”。平桑酷爱吃甜食,每周三必做甜点,自吹是“平泽糕点铺”的社长。不过,在我们几位专门雇来的行家面前,他的业余甜点技巧实在是班门弄斧。到了后来,他就成了光说不练的评论家,对我们做的糕点品头论足,实际上就是吃闲饭的。另外,他的别名是“极研第一好男人”。

10、林队员:他应该是我们越冬队里最有特点的一位,名号颇多,比如“林桑”“细菌人”“椿象(放屁虫)”“猿公”等等。他是来自名古屋大学的大气专家,为了测量气溶胶等还特意自己带来一个大气球。为了观测数据,身材瘦弱的他强迫自己挖了一个5米见方的雪洞,在零下60度的低温下不带手套给气球系绳打结,废寝忘食地从事观测作业,真可谓干起活不要命,十足的拼命三郎。林桑特别讨厌洗澡,只有每隔八天轮到他当值的日子才会入浴,之后“细菌人”就成了他最常用的称呼。他性格有些孤僻,但喜欢喝酒,经常呆在基地唯一的酒吧里,称得上是地球边缘小酒馆里的“妈妈桑”。他只要一喝酒就像变了个人,抓住一个人就会喋喋不休地开始说教。

11、福田队员:我们都称他“医生”,他也确实是医生,负责全体队员的身体健康。在整个越冬期中,我和他相处的时间最多,关系也最好。他出身鹿儿岛县九州市,原本是砂川市立医院麻醉科的医生,虽说已经46岁了,身体却很健壮,曾经参加过铁人三项赛,顺利通过了乘鞍岳的冬季训练和菅平的夏季训练,身体素质可以说压倒了其他队员。福田医生在基地的生活也一刻闲不下来,又是酿造啤酒,又是帮忙拍公开视频,还是每周三固定菜谱“咖喱饭”的掌勺人。有时在气温零下60度时只穿一条短裤踩单车,在气温零下70度时穿着羽绒服慢跑,在零下75度时顶着风速5米/秒的大风将油罐从100米外的地方滚回基地。他说是个医生,倒更像是大力王,全天候高速运转的机器人,是我们越冬队里最宝贵的人材。然而,背后有人说他是“完全不听人言的呆老头”。

12、川村队员:绰号“浪速的哥哥”,来自奈良女子大学,在学校冰雪研究部门的支持下加入越冬队。他操着一口风趣的浪速腔,性格活泼开朗,喜欢插科打诨,逗人开心,他就像一剂润滑油调剂着我们的生活,不时刺激着我们因为漫长越冬生活而低落的情绪,可谓作用巨大。我们这届队员大多不爱说话,所以他也是我们餐桌上聊天部门的一个重要成员。

13、西平队员:外号叫“盆”,来自共同通信社,负责通信和机械方面的事务。他常帮我打下手,手艺也不错,此外还是电脑达人和拍照名人。在整个越冬生活期间,他好像拍了几千张照片,但我不确定他最后有没有将那些相片都冲洗出来。西平队员来自广岛,是广岛东洋鲤鱼队(广岛当地的职业棒球队——编者注)的超级粉丝。他表示,如果1997季赛广岛东洋鲤鱼队没有获胜,他就剃光头。不过,他的头发本来就少,就算剃光了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西平总跟我一起行动,就像我的一个小弟。

14、佐藤队员:我们都叫他“主任”,来自一家汽车公司,负责解决雪地车的机械问题和维护保养。他特别特别特别怕冷,很难想象他怎么会愿意到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工作。他生性敏感,很容易激动,眼泪跟不要钱似的,尤其在喝了酒后更加情绪失控,每次喝酒都会哭得一塌糊涂。他在出发前购买了相机、数码摄影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可是在整个越冬期中谁也没见过他用过其中任何一种。

15、西村队员:人称“大将”,正是鄙人。来自海上保安厅,负责全队的饮食。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南极。前一次是在昭和基地越冬,全年过度地投入工作,此次我强烈希望能愉悦地度过南极越冬生活。我是个任性的懒惰者,虽然好奇心很重,但总是三分钟热度。我喜欢抽烟、喝酒、熬夜、不脱衣服睡觉、口味很重,咸甜不拒,总之,所有对身体不好的事物全都喜欢。慢跑、体能训练、饮食节制、早睡早起等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我倒是完全没有兴趣。总之,就是一个不良中年。他们给我起的“大将”的外号,或许也反映了我的生活方式。

16、以上九个人就是“第38次南极地域观测队富士圆顶观测据点越冬队”的全体成员。

17、下期预告:为了庆祝越冬队入驻后的第一个大工程——大气观测所的落成,队员们提议举行一场宴会。西村为此准备了用各式海鲜构成的散寿司和非常讲究的鮟鱇火锅,后者使用的食材还是第37次队留下的,但只有鱼身,而没有其他部分,这未免有些遗憾,因为鮟鱇的不同部位风味各异。为了让火锅更加美味,西村施展调味大法,用各式调料改造火锅味道,让大家吃的非常开心。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