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我成了生物课性实验的教具和话说那个年代的教具(3)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我成了生物课性实验的教具以及话说那个年代的教具(3)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时代我们见过的最高级教具都是在常识课上见到的。那时的常识课内容中,既有历史又有地理,还有简单的物理、化学、卫生等内容,可以说相当庞杂。因此,常识课的教具也最为丰富,除了各种挂图之外,印象最深的是两套教具。这两套教具都是老师自己动手制作的。
第一种是“地震仪”,这套教具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用很厚的纸做成一个圆锥形纸筒,外面再用纸做了一个和里面的圆锥形底部直径相同的圆柱形纸筒,这样一来这个圆锥形纸筒和外面的圆柱形纸筒中间就有了一个空隙。在圆锥形纸筒的尖上剪开一个口,形成了一个小圆洞。再准备一个小钢球,塞在圆锥形纸筒和圆柱形纸筒之间,在钢球与两个纸筒的接触点上做出标记,然后在这个接触点的高度分别缠上一圈铜线,铜线引出后分别连上一只电铃和电源。因为钢球是导体,所以只要钢球接触到这两个纸筒上安装的线圈,电流就会接通,电铃就会响起。这套装置做得应该说是比较精巧,老师小心翼翼地把摇摇欲坠的钢球放在圆锥形纸筒的尖上,从原理上看,只要有一点微小的震动,钢球就会从尖顶上滑落,从而触发电铃。
在营口、海城大地震之后,天津市三天两头传说要地震。我们也被普及了不少防震知识,这种“地震仪”在我们的常识课中出现,我估计也是跟当时的形势有关。这个东西说是个“地震仪”,实际上既不能记录震波和震级,也不能提供预警,只是在发觉地震的时候能够比较灵敏的报警,其实有点像“张衡地动仪”。不过,那次上课的时候,我们那个戴着“坏分子”帽子的同性恋老师在给我们演示这台“地震仪”的时候还是出了洋相。他先是很仔细地把钢球放到圆锥形纸筒的尖上,然后跟我们说,这个讲桌只要有一点震动电铃就会报警。然后他用手一拍桌子,再一看钢球纹丝没动!他脸涨得通红,又拍了一下桌子,仍然没有反应。最后,他只得用两只手使劲摇晃桌子,钢球才掉下来把电铃弄响了。当时,全班的学生都笑成了一片。
第二种是“煤的干馏”装置。这套装置严格意义上说已经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内容了。里面的器材完全是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的东西,包括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玻璃管等。还是由我们那个“坏分子”Z老师操作实验,只见他把煤粉倒入试管中,然后用试管夹把试管固定在试管架上,在试管口塞着一个带着玻璃管的塞子,塞子里的玻璃管通到另外一个有水的瓶子里。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煤粉,最后就会产生煤气、焦炭和煤焦油。这个实验做得很成功,全班同学都聚精会神地看,印象非常深刻。这大概也是我们这个Z老师最高光的一堂课了,因为这几乎是他唯一一次没有被班里的学生起哄或者喊口号的课。
到了中学时代有了正式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教具就更为丰富,应当也和今天的中学相差不远了。
我见过最不像教具的教具是当年我的中学物理老师用的“教具”。我们的物理老师姓L,是天津市著名的特级教师,他的女儿也在我们班。L老师性格非常活泼张扬,所有学生没有人不喜欢他。他的课讲得极好,并且他还有一个“绝活”,就是扔粉笔头。哪个学生上课不守纪律或者走神了,他就会在讲台上随手拿起一个粉笔头,一下子就打到这个学生的头上,几乎是百发百中,我们都惊为天人。他这种活泼的性格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他能把目光所及的东西都变成教具。有一次,我们上课讲“右手螺旋定则”,他随手把教室门后面打扫卫生的扫帚拿起来做了“教具”,只见他把右手握在扫帚把上,拇指向上沿着逆时针方向一转,接着问大家:“懂了没有?”这个动作太让人印象深刻了,全班学生立即秒懂。四十多年过去了,L老师这堂用扫帚把做“教具”的课,让人回想起来如同就在昨天一样鲜活。
如今,L老师已经作古,但是我们这帮学生聚到一起仍然津津乐道他把随手拿到的一切东西都做成“教具”的本事,以及他如同“没羽箭张清”一般的粉笔头功夫。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我成了生物课性实验的教具和话说那个年代的教具(3)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