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鹰团 影视中的罗马帝国千年史22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第九鹰团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第九鹰团以及影视中的罗马帝国千年史22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17年,皇帝图拉真在返回罗马途中逝世,虽然图拉真早已将其表侄哈德良收为养子,不过尚未宣布立其为继承人。好在在帝后普洛提娜的推动下,罗马驻叙利亚军团同意拥戴哈德良为帝,不久罗马元老院也发出批准,同意哈德良成为帝国第十四位奥古斯都,截止目前,笔者尚未发现哪部影视作品中有哈德良的形象。

哈德良胸像

哈德良与图拉真一样,也出身于西班牙的罗马军事移民家庭,靠着图拉真的照顾,他15岁就成为罗马议员,30岁成为执政官,可以说是在没有基层历练的情况下就跻身军队高层和参与战略决策。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保有清醒而客观的战略指导思想,可谓非常不易,不过也确实造就了其如奥古斯都和提比略一般的防御性战略思想。

哈德良即位后,考虑到与帕提亚王国之间的连年大战所带来的高昂战争成本,决定放弃几年前先帝所攻占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恢复亚美尼亚半独立小王国的地位,帕提亚人对于这种白送土地的和平协议当然非常欢迎。返回罗马途中,喜欢到处旅游的哈德良游历了色雷斯和达契亚,几个将军曾试图在达契亚发起一场兵变,但却最终没有成功。

哈德良长城及各据点、道路具体分布图

总结哈德良21年统治生涯干的事情,就两件,无外乎旅游和盖房子,他经常游历帝国边疆各行省,顺便在当地大兴土木,修建国防工事、公共建筑和神庙。这其中最出名的,想必就是被命名为“哈德良长城”的围墙+塔楼式的边境防御工事,类似工事不仅出现在英格兰北部,在德国南部的莱茵河上游到多瑙河上游之间也有修建,目的都是为了阻拦蛮族的入侵。

不过说起哈德良在英格兰修建工事的缘由,稍微熟悉点罗马史的人都会把它与第9军团的故事联系起来。第9军团在先帝图拉真划定的30个军团中算是历史比较悠久的部队,最早可能参加过公元前89年的意大利同盟战争,后随庞培征讨过西班牙的共和派叛军,又随恺撒征讨过高卢的各部落,在参加完内战后,第9军团因参加过两次哗变而被解散。

第9军团的公牛图腾,注意早期的9写成VIIII而非IX

屋大维登上罗马政治舞台后,重建了第9军团,该军团在第二次内战中并不出名,但在坎塔布里亚战争中获得了“西班牙(Hispana)”的称号。之后第9军团又东征潘诺尼亚,南下北非,最后随克劳狄乌斯登上不列颠的领土,从此成为常驻不列颠的四个军团之一。公元61年布狄卡女王起义期间,势单力薄的第9军团吃了个大败仗,被蛮军消灭了所有步兵。

公元80年左右,第9军团又随罗马著名历史学家塔西佗的岳父阿古利格拉远征苏格兰,在格劳比乌斯山战役中击溃了3万蛮族军队,之后不列颠再无大战,该军团也就在当地过上了清闲日子,这一过就是将近40年。然而,自从1864年在英国发现一块记载着公元108年第9军团在英国约克郡修建要塞的石碑后,就再也找不到第9军团在英国活动的记录。

1864年出土的第9军团在英国的最后一块记录

根据目前的考古结果,一般认为是在哈德良即位初期,在不列颠北部发生了一场极为严重、没有被任何罗马史书所详细记载的严重暴乱。为了扑灭这次暴乱,罗马驻军一次出动了四个军团。虽然没有文献记录这次暴乱的结果,但公元160年古罗马历史学家弗朗托在给当时的皇帝奥里略的一封信中指出:“当你的祖父哈德良掌权时……英国人杀死了多少罗马士兵。”这次暴乱或许是促使哈德良修建工事的重要原因。

发起这次暴乱的,则应该是生活在今苏格兰地区的布里甘特人,属于凯尔特人种,他们生活的这片区域也被罗马人称为布里甘提亚,布里甘特人在古凯尔特语中可理解为“高地人”,即生活在苏格兰高地上的民族。据考古遗迹显示,早在公元前430年前,布里甘特人就已在苏格兰地区定居,罗马人登上不列颠群岛后,因为布里甘特人的多次反抗,罗马人才没能占领不列颠北部地区。

《迷踪:第九鹰团》中喜欢在脸上涂上蓝灰色草木灰的布里甘特战士

布里甘特人形象复原

这次神秘的暴乱与第9军团的最终去向一直是为历史学家所关注的话题之一,2010年英国导演尼尔·马歇尔将第9军团的故事拍成了影片《百夫长》(Centurion),影片讲述117年第9军团在北上征讨皮特克人时遭到伏击而全军覆没。幸存的百人队长昆图斯等人志愿潜入敌人营地,历尽千辛万苦,夺回了皮特克人手中的军旗和军团鹰徽。

《百夫长》中皮特克人使用火球阵伏击罗马人

仔细一看,片中的尬点还是不少,且不说片中使用哑巴美女内奸来引诱罗马人走进伏击圈的骚操作,影片中认为消灭第9军团的是生活在苏格兰最北部的皮特克人,显然也是不对的,皮特克人最早出现在历史文献时已经是公元三世纪末期的事情了,虽然和布里甘特人一样都是凯尔特人,但显然两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

《百夫长》中自以为是卖点其实是败点的蛮族哑巴女武士

更早之前,1977年英国导演迈克尔·辛普森和巴兹·泰勒将该题材拍成6集迷你剧《第九鹰团》(TheEagleoftheNinth),该剧讲述130年,当年失踪的第9军团司令部之子阿奎拉,带着他的释放奴一起潜入苏格兰北部去寻找军旗军团鹰徽,最后在军团失散老兵们的协助下终于带着找到的东西,逃离了布里甘特人的追捕。

迷你剧《第九鹰团》中罗马百夫长穿戴的依旧是后世才出现的肌肉胸甲

2011年,好莱坞导演:凯文·麦克唐纳又将该故事再次搬上银幕,即影片《迷踪:第九鹰团》(TheEagle),影片同样像迷你剧《第九鹰团》那样,没怎么描写第9军团覆灭的具体经过,而是将主要剧情卖点放在主角在布里甘特人领地上的冒险、以及主角与其不列颠籍奴仆之间的相互信任(搞基)之情。两部影视作品均根据罗斯玛丽·萨特克利夫出版于1954年的历史儿童读物《第九之鹰》(TheEagleoftheNinth)改编。

罗斯玛丽·萨特克利夫与《第九之鹰》

图11:《迷踪:第九鹰团》中主角穿戴的依旧是不符合时代的肌肉胸甲

不过,第9军团应该是在这次暴乱中被重创而非歼灭,据一些考古遗迹显示,公元120-130年间,第9军团的一支分队驻扎在荷兰地区。公元132年,因为哈德良想在耶路撒冷建神殿,而引发当地犹太人又一轮大起义,领导者是被称为“星辰之子”的科赫巴,包括这支分队在内的多个罗马军团被调去镇压。激战中犹太人有58万人被杀,这支分队也或许因在此战中战损太大而被解散。

油画:科赫巴犹太起义

公元155年,帝国又在东方与帕提亚王国进行了一场神秘的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在史书中也未被详细记录,但据专家考证也曾有罗马军团在战役中被歼灭。一些专家坚持认为,第9军团剩余的分队没有在犹太起义中被解散,而最终覆灭于这次战役,这两种观点即是目前关于第9军团结局的主流说法,但双方争论多年,都没有决定性的证据能驳倒对方。

2007年好莱坞电影《最后的兵团》也提到了第九军团的下落,说这些军团老兵在部队解散后定居不列颠南部,后来帮助逃难到那儿的末帝罗慕洛斯重建政权,这当然是导演玩梗式的瞎扯淡。那会儿都460年了,距离神秘的帕提亚战争也有300年之久,哪来什么还能上阵的大腹便便的军团老兵!

《最后的兵团》中自称是军团老兵及其后人的家伙们

《最后的兵团》中的哈德良长城

再说哈德良,他虽然娶了老婆,但却没有孩子,因为他是个双性恋,或者说,他喜欢男生更多点,他甚至还想把他的男闺蜜们立为继承人。第一个获得这份荣誉的是貌美如花荣的贵族维鲁斯,哈德良甚至花了一大笔钱才让军团官兵们理解皇帝的这种想法。但很不幸,维鲁斯不久就去世了。

之后被立为继承人的是哈德良的另一位老相好、比他小10岁的元老安东尼·庇护,当然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得到这份宠幸的。安东尼·庇护是哈德良老婆的外甥侄儿(所谓的亲上加亲?),且为人善良,一向以品德优良而著称,这姑且算是哈德良看人下菜吧。总之公元138年,哈德良去世后,安东尼·庇护顺利接班。

安东尼·庇护胸像

善良的安东尼·庇护因为长期在帝国行政部门上班的缘故,对打仗更是毫无兴趣,除非迫不得已,因此在他统治罗马的23年间,帝国边境都甚为平静,只是在境内发生了142年不列颠、152年毛里塔尼亚和和155年埃及这几次小规模的骚乱。他本人也不像哈德良那样喜欢游山玩水,终身都只是待在罗马周边地区,在以善治国的理念下,他喜欢选拔跟他一样有道德美名而不是战争冒险家的人到边疆各省担任总督。

事实上,哈德良甚至连安东尼·庇护的接班人都已经选好,这就是比他小45岁、聪明伶俐的学者马可·奥里略,安东尼·庇护之所以能当上奥古斯都,条件之一就是他必须立马可·奥里略为继承人。因此在安东尼·庇护去世后,马可·奥里略也顺利登上帝位。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第九鹰团和影视中的罗马帝国千年史22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