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农村大炕乱睡

其实小说农村大炕乱睡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炕上请(小说),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小说农村大炕乱睡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今年是决胜小康之年,县委办副主任康有亲的包扶户却“跑了”。

康主任1989年生人,去年十月一日刚刚而立之年,和共和国七十周年大庆一同贺了一番。

也难怪,去年已在办公室熬了整整八年的小康,由副主任科员正式提升为副主任了。这在县上,也算是一个人物了。知名度立即大大提升。

县委高书记曾拍着他的肩膀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而在我们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小康’了”虽是说玩笑调侃,却也寄托了希望。

因为小康包扶的那个贫困户,是一个单身妇女,智力有些问题,和小康也正好同庚。如果这个妇女都小康了,那全县奔小康按“一个都不能少”的标准,也应该就没问题了。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包扶这样的贫困户有些难度。

小康忘不了第一次到贫困户祝小梅家的情景。走进院子,看到的是一个小小的院落,抬头看是黄胶泥土崖上扒进去的两条巷子,每一条巷子进去就是一孔土窑洞。窑洞圆口下安着窗户,窗户下就是一个双扇门。并没有门两边的窗户。院子里鸡屎柴草,随处可见;烂鞋,烂袜子也在院里东一个西一个,看样子是那小狗娃子从仓窑里噙出来的,放在院里玩完就丢弃了的;院子很久未扫了,是一个塘土坑;还有一条扁担在当院中躺着,一只铁皮桶斜扣在窑面下,而另一只桶却在院子的一棵小小的花椒树下躺着,狗娃子站在上面耍杂技似的将桶滚来滚去。

听见院子里上来了人,窑里走出一个妇女。头发蓬乱,脸上有些烟灰,上下穿一身烂囊囊的衣服;见是生人,她似乎害了羞,将两只举着沾满灶烟黑的手赶紧藏在身子两侧,傻傻地笑了一下,红了脸。赶忙招呼来人到窑里坐。小康和乡上的下乡干部、政村书记几个进到窑里后,看到后窑掌有一盘炕,炕上靠投灶那儿放一把玉米叶子等柴草,正往出冒烟呢,锅台下的灶火口也在往出走烟呢,窑里已窝了半窑烟,呛的几个人眼泪花直在眼眶里打转转。他们几个赶快掉头,出了窑门口,站在院子里咳嗽了好一阵。

那年正是阳历四月份,春尽夏来,天气热起来了。这时候,土窑洞内的灶火就容易冷灶,外面热,窑内冷,气压反差,灶烟就不从烟囱里上去,反而倒着回来,不从炕上的投灶上燃几把火逼逼烟囱里冷气,是不行的。

所以,那天,他们几个没有再进那个窑洞去,站在外面院子里问了些情况。

这个扶贫对象叫祝小梅,村里人都叫她梅娃,十五岁那年和这个四岔的刘天鹏结了婚,当时刘天鹏已三十岁了,因为小儿麻痹,行动不便,只能柱着棍,拦牛挡牲口,下苦的活做不了;还好,婚后不久,即生了一个女孩,婆婆公公给照应着;梅娃虽然脑子不够用,但不是那种实灰汉,加上她虽然年小,但个子长起来了,身体又结实,力气很大,种地、送粪、担水样样可做。再加上丈夫刘天鹏百般疼爱,日子过得云行雨落,十分自在。不幸的是,孩子十岁那年,丈夫又得了一个基因突变病,先是耳聋,再是手打抖,后是头摇;本身小儿麻痹,长一双麻杆腿。再加上此病,不上一年,卧床不起了,梅娃喂汤喂药,又侍候了一年多还是一命呜呼,竟先走了。

梅娃受此打击,人更呆了,更灰了。好在梅娃有个老实巴脚的公公婆婆,以及能干的小姑子,大家一起帮着她过日子,苦活重活,难事易事,大家一起搭把手。如此过了三四年,女儿上了初中,初二时,竟然跟着同班的一个小子“私奔了”,找了半年,才知道到了那小子舅舅当小头目的神木一个煤矿去打工去了。年底回来时,已是抱了一个娃回来了。大家都着气了一阵子,无奈家境如此,也就认了。从此,梅娃的女儿就远走高飞了。

这是小康在最初接触这个扶贫对象时了解到的情况。

情况明了后,小康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过了四五天,他二次到四岔村时,提前约了政村书记到龙安镇,那日遇集,要给梅娃挑两个上好的猪娃子,因为他不懂行,所以请了政村黄书记参谋。好在那日卖猪娃子的很多,不一会工夫,黄书记就从一个妇女的一窝九个猪仔里选出两个毛色顺、长相好、骨格健壮的出来,讨价还价后,以320元成交;小康用早已准备好的纸箱子一装,又用绳子盘紧,之后用随身自带的小刀把纸箱顶面上剜了四五个小窟隆,给猪娃出气;然后,放到车备箱里盖好后盖,从兜里掏出两支“芙蓉王”香烟,递给黄书记一支,又给书记点上火,两人都香甜地很有成就感地猛猛地吸了一口,“砰”地一声锁了门子,小康发动车,黄书记坐到副驾驶座上,一路欢歌奔四岔村来……。

扶助的第一步迈出来了。小康又做了一个三年计划。第一年,喂两头猪、两只羊,再种一片苜蓿,猪羊都可吃;纯收入达到3000至4000元;第二年准备给整个四岔村发展一片梨园,集体投资,分包管理,以合作社形式出售,这梨园自然有梅娃的,可以分红,也打个长远生活基础。另外,看能不能给梅娃种四五亩黄芪;他的几个同学这几年包地种黄芪发了财,因为价格高销路好,所以他准备就在梅娃家附近的山洼里找一片熟地。他观察过了,这个村沟洼地不少,应该不难。第三年么,他准备给申请一套安置房,并给梅娃成个家。光景过好了,产业基础打下了,房子也有啦,不愁没个合适的对象,毕竟,她还很年轻么……,他美滋滋地想。我康有亲干什么象什么;干什么,一定要成什么。他倏忽间感到这个扶贫事情的成败,跟他的前途已紧密地挂起钩来……。

不上一个月,小康已到扶贫对象家跑了五六回,逐一落实他的计划。凑着季节还早,他赶快从村里雇了牛工,从县种子站买了籽种,在梅娃家不远处的自家分下的一片向阳地上种上了苜蓿;这是一件非常打紧的事,猪要吃,羊也要吃,否则,拿什么喂呢?同时,他又委托黄书记从那边的吴梁村买了一对白山羊,连母带羔;母羊还可繁殖,羊羔养成羯子年底可卖;草量由少到多,羊群由小到大;符合发展的规律。不过这一阵子下来,小康自己掏腰包近1500元了。

每次到梅娃家,他都替她打扫一阵子卫生。上头说了,这扶贫要先扶志,志不立,扶不起;既使扶起来,也要倒下去。他给她讲“穷家净扫地,贫女勤梳头”的道理。首先,扶贫对象自己要建立生活向上的信心,改变目前情况的决心;老天爷只救自救者。你往上爬,我在上面拽你一把,你才能好过了。千万不敢死猪扶不上墙呀!每次他在教导她的时候,她总是瓷瞪瞪地盯着他听着。他每次问,我说的你听进去没有?她都慢腾腾地说,听进去了。他说,我每次来第一件事就是要检查你的卫生,窑里窑外,是否干净整洁;手脸和衣服是否经常清洗?记住了吗?她说,记住了。他又把他媳妇退下的衣服,用布单子包了一包送给她。让她从里到外都换一茬。

后来,他每次到四岔村,都把汽车停在坝梁上。这是一个淤地坝,七十年代修的,坝滩不太大,大约才有二三十亩地。这是村里上好的“黄金”地段,每户分一亩多种玉米。坝梁一侧的高坡上就是梅娃家。路陡坡长。他为了节省点力气。就站在坝梁上呼:“梅娃—,梅娃—”;有时候她在的话,就立即跑出硷畔上答应;如果不在的话,呼上几声,他就知道他在地里或其他什么地方忙去了。于是,听到这叫声,整个四岔村的老弱病残者都知道小康又来“扶贫”了。村里的村民的确也就剩些老弱病残了。平时,哪里有青壮年在村子里呆的;只有每年过年和清明节祭扫时,才能看到一辆辆的车回到村里,一个个打扮得时尚现代的四岔村村民在村子里走动;这时候,这个村子才真正出现些活气和生机。小康知道,象四岔村这样山高坡陡,台地和湾塌地稀少,交通又僻远的村庄,没有什么发展前途,迟早要消失掉;最终一定会撂给大自然自己恢复生态。人可扶,但村不可扶;每每想到这里,他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担忧;为眼前还有三十四口留守者如何过渡到新的“乐土”上去而忧虑。现在,他已经加紧为梅娃在县城申报一套贫困户安置房。

过了三个多月,县上扶贫督查组来检查,他们来到梅娃家,为了了解小康与扶贫对象的熟悉度,他们问梅娃,包扶你的干部名字叫什么?梅娃一下子蒙住了。抓耳挠腮,脸顿时涨得痛红。因为小康多次让他一定记住他的大名,否则,人家来检查他就要被敲掉饭碗子!想呀,想呀!终于说,他叫“康啥亲”,说了几遍,检查组的人都听见她说“炕上请”,“炕上请”。大家看了看,窑里穷得也就有一盘炕,地下放两个缸,一个盛水缸,一个腌菜缸;缸盖上放两个盘子,里面是锅碗瓢盆。如此而已。大家一时都笑起来,知道她说的是“康有亲”,因为检查组的人没有不认识“康有亲”的。只不过一半在考查,一半在逗一下这个傻大姐。特别是黄书记告诉检查组,原来梅娃是一个疯师婆,癞么么的,现在,你看她变得有个人样子了。大伙“心领神会”。哈哈,你个康主任,把一个单身妇女包扶的“花枝招展”起来,而且,每次都“炕上请”、“炕上请”?这个善意的玩笑,经过一场场酒局上的演义,越变越玄乎。而康主任,每次听到都“嘿嘿”一笑,并不去理会,反而很快乐,他知道大家是在逗他玩。

这倒也提醒了小康。梅娃家要是去个人,的确没坐处,除了上炕;正好,那天他开车路过二道街,见一家餐馆门口摆些桌子、凳子,老板口内高叫到“饭馆到期,东西便宜处理,便宜处理!”他过去一看,瞅准了一个长方形的桌子,桌腿能折叠;另选了四个结实的方凳子。这些用具均七成新,一问,老板说:给五十块算了。小康一听高兴了。今算拣了个漏,瞌睡等上个枕头。嘿嘿,这下到梅娃家喝个水填个表,也不用“炕上请”了,“桌上请”就行了;保不定哪天喝口小酒,让梅娃把硷畔底下的白萝卜拔上一根,切成片;再把缸里腌洋蔓菁切个条,就好下酒摆摊子啦!又一想,不对,怎么能在贫困户家干这种事?又不是亲戚,又不是朋友,如何能这样呢?小康想想,独自笑了,又摇了摇头。可是他心里,已把梅娃当做他重要的人了,割舍不了的人了,唉,人啊。(未完待续)。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