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风流岁月

大家好,关于小说风流岁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微小说:村里风流事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夜黑咕隆咚,我拿着手电筒沿着漆黑狭窄的巷子往前走,巷子的中间凹进去有一块废弃的厕所,在这个废弃的厕所后面,有两棵腰粗般的柳树,这个巷子很少人来,这个地方也很隐蔽。

我走到这个位置,两棵高大魁梧的柳树划破天际出现在夜空,它面前是一面高高破破的围墙,我左手拎着一个喝剩的饮料瓶,右手拿着手电筒径直往前走,当我走到里面,一声女人的尖叫声把我吓傻了,我顿时矗立在原地。

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对男女,女的穿着花色的裙子,脚上穿着一个拖拉板,她迅速扭过头用双手捂着脸,似乎灯光刺痛了她的眼。

男的穿着个大裤衩,上身是一件白色的衬衫,底下穿着一双皮鞋,我看到了他的脸,这是我们村里的王会计,王会计迅速的整理着衣服并且嘴里骂着我:是谁家毛孩子,来这里干什么?

我慢吞吞的说:抓知了猴啊。知了猴就是蝉蛹。

“这里没有。”女的迅速的说着。

“赶紧滚,赶紧滚。”王会计不耐烦的说道。

我捡起掉在地上的饮料瓶,借着灯光我隐隐约约看见了这个女人的侧脸,她好像是我们班陈娇的妈妈,听说她爸爸一直在上海工作,很少回家。

我迅速的离开了现场,并且在巷子里快速的走着,我想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一路上我都在想他们两个有没有认出我来,会不会找我的麻烦?

还有就是他们两个为什么来这个偏僻的角落,尤其是大晚上漆黑一片的,我顿时在脑子里展开了遐想……

这个夏天我唯一的乐趣就是在旁晚的时候抓知了猴,知了猴可以吃,那是我小时候的美食,村里有树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它的踪迹,尤其是柳树上居多,婵最喜欢柳树。

从那个晚上以后我特别留意起了王会计和陈娇的母亲张秀花。

王会计的女儿跟我也是同班同学,我们俩平时不喜欢在一块玩耍,所以我和她不太熟悉。

王会计那时候四十来岁,他家里开了个馒头房,每天都有很多人拿着小麦去换馒头。

村里如果有事需要他,他就留下老婆一个人在馒头房忙活,他就拿着本子,兜里夹着笔,穿着溜光水滑假模假样的去往村大队。

他老婆个子矮矮的,长得还算俊俏,她身上总是占满了白白的面粉。

她女儿王琳放了学就在馒头房给她帮忙,每次我去换馒头的时候都看见她娘俩在忙活,王会计在的时候很少。

那天晚上看见王会计和陈娇的妈妈张秀花在一块搂搂抱抱以后,我每次去换馒头都尽量避开王会计,有时候他在的话我也会低着头不敢看他。

后来我发现可能是我想多了,他那天晚上也许就没有认出我来,我松了口气,我也变得开始大胆,我时常观察他和他老婆的的一举一动,但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陈娇的妈妈张秀花人长的挺漂亮,她每天都会穿个长长的裙子,有时候是花色的,有时候是白色的或者蕾边的,她留着一头披肩的秀发,有一次我去给陈娇送作业,看见张秀花在院子里洗衣服,她那白白的皮肤,乌黑的秀发,还有她那领口很低的短袖,看着真是诱人,我忍不住多看了一会。

听村里的人说,这个女人很野,我小叔常说她是跑圈子的驴,这句话我当时不太理解,后来我明白了。

小叔是我最好的朋友,他跟我无话不谈,无论我问他什么问题,他都会告诉我,除非他不知道。

当时我问他:什么是跑圈子驴。

小叔说:驴发情的时候就会四处乱跑,离开圈养自己的地方。

哦,原来是这样,我似乎明白了。

我不喜欢王会计,他这个人很尖酸刻薄,平时在村里对谁都好像牛气哄哄的,每次我去换馒头,母亲都反复嘱咐让我把秤要看好,而我每次都懒得去看。

结果有几次母亲说换回来的馒头分量不对,母亲拿着馒头去了馒头房,而当时给我换馒头的正好是王会计,每次只要他在都会缺斤少两,并且他总是一副谁欠他钱不高兴的样子。

除非是村里有本事,有头有脸的人去他家换馒头,他才会给个笑脸。

而他老婆从来不会这个样子。

当时母亲带着分量不对的馒头去找他,他还不承认,还好他老婆多给了我们几个馒头,后来我每次去换馒头的时候只要看见王会计在,我就偷偷往麦子里加点水,他称完重量后就随手扔到了旁边的大袋子里了,他也不知道是我干的。

王会计在村里辈分还是最小的,虽然他比我大三十岁,但是论辈分还得管我喊叔叔,和他一般大的他都得喊爷爷,所以村里有个笑话说的就是他:王会计出门,装不装都是孙子。

有一次班里有个调皮捣蛋的男同学给王琳写了一份情书,他交给了我,由我交给了王琳,就因为这个情书害我挨了两耳光。

王琳看见以后就哭了,哭了半天,王会计带着女儿就找到了我们家,迎头就给了我两耳光,据说他给了那个男同学两脚。

我的脸火辣辣的疼,我决定报复他,再加上我发现了他跟张秀花不清不楚的关系,我算是有了他的把柄。

我一直在想办法,希望他可以倒霉,可以不那么趾高气昂,不过我这个人也不是铁石心肠,除非他喊我一声叔叔我就可以原谅他,反正他喊我是应该的,又不会吃亏。

那次晚上发现王会计和张秀花的事以后,吓得我好几晚上都没有出门,后来白天的时候我常常去这个地方看,我就像私家侦探一样希望可以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我发现这个地方基本没有人来,这是一个很旧的巷子,巷子两边都是破房子,很多房子都已经倒塌,巷子口只翻盖了一家新房子,这个新房子就是张秀花家。

我在柳树上发现了好几个退的壳的知了皮,这个地方很干净,厕所建了一半就荒废了,地面很平整,就是围墙很破旧,我仔细的在周围寻找着犯罪的证据。

地上有些纸巾,有几个烟头,如果仔细看地上还有几根散落的长头发,其他的我暂时没有发现,看来这些长头发就是张秀花的了。

我捡了两根,等我路过她身边的时候,我偷偷在她背后比了比,发现长度差不多。

我也时常跟她女儿陈娇打探:你爸爸什么时候回家啊。

陈娇告诉我只有过年的时候爸爸才回来。

我又问他:你和妈妈两个人在家不害怕吗?

陈娇说不害怕,因为家里养了一条大狗,一有点风吹草动,它那张血盆大口就会叫个不停。

看来在陈娇身上也寻找不到突破口,我也逐渐放弃了报复王会计的这个想法。

夏天总是转瞬即逝,快乐也很短暂,为了抓住夏天的尾巴,后来晚上我约了几个小伙伴去抓知了猴,我带着他们来到了这个巷子。

人多可以壮胆,当我们三四个人走到围墙里时,我们把手电一块照射在那棵柳树的方向,夜安静的可怕,好几个蝉蛹在树上慢慢的往上爬,除了这些什么也没有,我大失所望,除了蝉蛹就只剩下蟋蟀的独奏和草丛里稀稀疏疏的声音。

好些个晚上我都没有在这个地方看到他们两个人,我心里想:难道她们换地方了?

夏天过后,我晚上就不能来这个旧巷子了,也不能来这个柳树旁了,因为我没有了理由,再说一个人来也害怕。

白天的时候我和好几个小伙伴,在这围墙后头和柳树旁边拉了好几泡屎。隔了半个月我发现屎干了,地上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印记。我一生气就把这破围墙慢慢的推倒了,费了我很大的力气,墙倒了,里面的情况一览无余,我心里开心多了。

除了两棵柳树,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我看着这个地方,看着两棵树突然觉得孤零零的。

这个地方失去了它的意义。

后来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发现我的小伙伴王小龙家门口很热闹,他还在门口不断的哭鼻子,我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我只看见他爸妈厮打成一团,女人头发乱糟糟的,被打的鼻青脸肿,活像一个泼妇,她歇斯底里的哭着。

男的拿着铁锹红着脸喘着粗气更像是一个发疯的公牛。

我没看明白,以为这就是两口子打架,这种事情在村里经常发生,两口子大打出手丝毫不奇怪,可是小叔告诉我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王小龙的母亲长得还算挺好看,时常打扮的花枝招展,她跟张秀花一样喜欢穿个裙子,小叔说她也是跑圈子驴。

我当时就在想,他们天天这样的穿着打扮,在农村适合吗?难道平时不用下地干活吗?她们和母亲的穿着打扮大相径庭,母亲总是布衣布裤,再加一双布鞋,出门喜欢包着头巾,一看就是老实本分的农村妇女。

其实母亲也不难看,就是不会打扮,如果母亲也打扮我相信相貌和她们不分伯仲。

小叔对我说:人家这些女人才不下地干活呢,都娇嫩着呢。

王小龙家里没养狗,他爸爸也时常外出打工,听说老有男的来家里找他母亲,他家的位置靠近菜地,地处偏僻,这边没有什么人家,所以经常有人来串门也不会引起别人注意。

后来时间长了,小龙爸爸好像发现了端倪,那天晚上回家他偷偷躲在了房顶上,躲了一天,终于在第二天下午发现了来家里的男人。

我急忙问小叔:是不是王会计。

小叔告诉我那天发现的人不是王会计。我有点失望,听说小龙爸爸把对方打的可是不轻,男的躺在地上都起不来了,我真希望当时打的是王会计。

老话说:两口子床头打架床尾和,小龙家里的日子照样风轻云淡的过着,两个人还是会时常吵架甚至动手。

虽然他母亲那些事在村里传的沸沸扬扬,可是一段时间后人们也渐渐的忘了,往事就像风一样烟消云散了,大家都在计划着自己的小日子。

回头想想小龙母亲也真是明目张胆,大白天就敢往家里领男人,哪怕夜里也好歹说得过去啊。

后来小龙家里也养了一条狗,听说他母亲也收敛了许多。

我在村里倒没有发现因为这些事情离婚的夫妻,婚姻对他们来说似乎永远是牢固的,除非家庭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和事故。要不然很少有离婚的。

村里的寡妇也很少改嫁,大家晚上都会早早的关好大门,不过到了晚上,寡妇家门口经常有男人来敲门,来敲门的各色人等都有,所以寡妇家的门会关的比较早。

如果寡妇晚上主动开门,那就是另一番故事了。

那时候的婚姻观念都很保守,人的思想也相对封建,村里也不乏不领结婚证就过日子的人。

不离婚,不改嫁似乎成了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坚守,是不是也算对女性人权的剥夺呢?

我刚出生的时候我的邻居就犯事被抓进了监狱,他媳妇就跟他离了婚,他在我十岁的时候才被释放出来,家里的孩子都不认识他,一听说爸爸回来了都吓哭了,后来他去外地打工了,基本上也不回村里了。

他媳妇跟他离婚倒不是因为他坐牢,在村里因为犯事坐牢的人很多,离婚的就他一个,因为他犯了大错,也缺了大德了。

他酒后侵犯了小姨子,小姨子肚子大了以后她才发现,然后告诉了家人,这下子事情东窗事发。

整个家庭因为他妻离子散,他老婆改嫁到了很远的地方,父亲也气的早早去世,只有他老娘替他带着年幼的孩子,孩子有个这个爹也没脸相认。

真是一地鸡毛。

我经常在想王会计鬼混的事情他老婆知不知道呢?每次去换馒头,我都没有发现他们两口子有什么异常,哪怕两口子打一架,或者吵一架也行啊,这让我很失望。

过年的时候我也发现张秀花和她老公走街串巷的去拜年,两个人显得很亲密,双方也没发现有什么分歧或者裂痕。

大人的世界真是让人搞不懂,人跟人的关系真是琢磨不透。

村里的故事总是说不完,无论悲欢离合都在每个家庭轮番的上演。

没想到后来最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王会计的侄子娶了张秀花的女儿,两个人竟然成了亲戚,也不知道她女儿陈娇知不知道小时候她妈妈和自己丈夫叔叔的这些龌龊事。

这两家人走动的更加频繁了,在我看来这个剧情还不算狗血,我更希望是王会计和张秀花成为亲家,那这个故事就更完美了。

不过陈娇在我眼里是个好女孩,嫁到他们家里我真的觉得好白菜都让猪拱了。

不过村里倒有一件事情乍听之下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琢磨以后也是一段佳话,这件事很耐人寻味,那就是嫂子嫁给了小叔子。

这个嫂子那时候三十二岁,丈夫意外的触电身亡,她人长得一般般,不过也很耐看,个子不算高,算是一个善良踏实的女人。

丈夫死后留下了一个四岁的儿子,还有她肚子里6个月的身孕。

丈夫一死,犹如晴天霹雳,天塌了一般,肚子里孩子还要不要生?自己还年轻肯定还要改嫁,儿子怎么办?一些列问题摆在面前,把她压垮了。

她整日以泪洗面。

这家人有两个儿子,家里的条件只能说一般般,老二年岁也不小了也没个对象,老二和死去的大哥长得很像,两个人都是老实巴交,几棍子打不出一个屁,而且老二还比哥哥好看一些,个子也高一点。

老二很欣赏嫂子的为人,她也很受公婆和左邻右舍的认可,大家都舍不得让她离开这个家。

怎么才能留住她呢?那时候村里女人对待婚姻的观念没有以前那么重了,再说年纪轻轻一直耗在家里也不是一回事,为了留住她,这家人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也算是一箭双雕,那就是让老二娶了嫂子。

这个想法不能说古怪,而这个行为从古一直都有,当时各个村也时常有这个事情,所以不算稀奇,只是现在社会基本上很少有这种现象了。

当把这个想法告诉这两个人的时候,没想到两个人都没有拒绝,虽然他们也没有同意,但是不拒绝就说明有希望,结果两个人真结了婚。

婚礼也没举办,就是简单的摆了几桌子饭菜,招待一下双方亲戚,其实也不用招待,反正早就是亲戚了。

至于结婚证领没领这个我也不知道,因为这个事情不好问,我问过小叔,他说的也是含糊不清,没有告诉我准确答案。

这个事情在村里议论纷纷,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经常津津乐道的谈资,不过大家也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对孩子好,对父母好,对两个年轻人也好。

就是不知道死去的大哥知道自己弟弟娶了自己媳妇心里该作何感想?相信他在天之灵也是会同意的。

我经常去他家周围转,经常可以看见他们两口子出门,男的骑着摩托车,女的抱着孩子在后面搂着他,赶集的时候也经常看见他们两口子牵着手,在集市上讨价还价,拎着大包小包的逛着。

过了两年他们又多了一个孩子,两口子也很恩爱,很和睦,一直没出现什么问题。

时间长了以后,村里也很少有人在再议论这件事情了。

村里的风流事说不尽,村里的往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而这些过往也会一点点淡出人们的视野。

村里的孩子们长大了,村里的父母们也都已老去。

村里的老房子大多都成了新房子,不过那条旧巷子依旧还在,那个我推倒的围墙依然还倒在哪里,不过现在已经杂草丛生。那两棵柳树被人砍掉卖了,地上留下了伤痕累累的根,上面则长了许多课小柳树。

王会计也早就不是村里的会计了,之前他还因为一些事情进了两年监狱,出来以后人变得很低调,经常待在家很少出门,他现在也没有之前那么牛气了,虽然走在路上还是谁也不理,但是明显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气势了,就像一头老迈的雄狮。

他家的馒头房也早就不开了,或许他们家的作风本来就不好吧,陈娇嫁到他侄子家才不到两年两个人就闹起了离婚,张秀花也和王会计两家成了仇人。

小龙的家依然挨着菜地,不过周边盖起来多了很多新房子,人们恬不知耻的都把菜地都盖成了房子,好端端的土地就没有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村里那些很野的女人也都老了,比如张秀花,小龙的妈妈村里妇女主任……等等。

他们虽然依旧打扮的很好看,不过也难掩岁月在他们身上刻的烙印,尤其是脸上的皱纹,和褶皱的皮肤。

她们玩的那些放纵的把戏,现在的年轻人早就会玩了,并且比她们玩的都出色,毕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也不知道王会计和张秀花两个人鬼混的消息到底有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因为就我一个人亲眼目睹过。

而我当时跟母亲说过,母亲还责骂我不让我出去乱说,她似乎不相信,这件事我也没跟小叔说,这个秘密或许永远成了秘密。

现在村子面貌变了,人心也变了,不过有些东西始终万变不离其宗。

当我每次从这个旧巷子走的时候,看见那个倒塌的围墙,那些杂草丛生的小柳树,我的记忆一下子沉渣泛起,小时候村里的事,如同老酒一样越回味,越有滋味。

小说风流岁月和微小说:村里风流事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