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十大酷刑》 满清十大酷刑之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

很多朋友对于《满清十大酷刑》和满清十大酷刑之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前些日子看了一部《满清十大酷刑》,是90年代初的香港限制级电影。时过境迁,随着年龄的增长电影本身里的桃色镜头已经不再成为关注焦点。反而让我感兴趣的是满清是否真有十大酷刑和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一说。

2、本想为大家介绍一下满清到底有哪些严酷刑罚,奈何自己查了一下资料,由于文字与图片太过血腥残忍,导致胃部不适,所以暂且作罢。今天的文章,就给大家详细说说电影里的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3、案件始末回顾:

4、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十月,浙江省余杭县所在地余杭镇发生一起命案,豆腐店伙计葛品连暴病身亡。知县刘锡彤怀疑本县举人杨乃武与葛品连之妻毕秀姑合谋毒毙葛品连,对杨乃武与毕秀姑实行酷刑逼供,断结为“谋夫夺妇”罪,上报杭州府衙和浙江省署。杭州府与浙江省也照原拟断结,上报刑部。后经杨乃武胞姐杨淑英两次上京伸冤,惊动朝廷中一批主持正义的官员,联名上诉。最终由慈禧太后下旨,由刑部开棺验尸才真相大白,得以沉冤昭雪。

5、杨乃武,清同治十二年举人,时年33岁。由于他为人耿直,喜欢打抱不平,期间还顶撞过官府,与余杭知县刘锡彤积怨颇深。当时,镇上有一漂亮姑娘名叫毕秀姑,因常穿绿衣白裤,街坊唤她外号“小白菜”。她18岁那年与葛品连成亲,租住杨乃武家的后屋一间,两家相处和谐。毕秀姑常到杨家聊天吃饭,杨乃武教毕秀姑识字读书。街坊中三姑六婆便传言“羊(杨)吃小白菜”。葛品连听到风言风语也心生怀疑,于是就搬出杨家,移住太平弄口。

6、十月七日一天,葛品连忽然身发寒热,膝上红肿,毕秀姑劝他在家休息,葛品连不听,又去豆腐店帮工。到九日早晨回家时,葛品连畏寒发抖,喉中痰响,口吐白沫,到晚上就死了。其母葛喻氏因其子死因不明,于是告上县衙,恳求验尸查明真相。

7、屈打成招,公报私仇

8、知县刘锡彤素与杨乃武有隙,闻告后,怀疑杨乃武与毕秀姑合谋下毒,亲率衙役、仵作前往验尸。时正午刻,死者皮色淡青,肚腹有浮皮疹疱。仵作沈祥见口鼻内存血水流入眼耳,认作“七窍流血”,用银针探入咽喉有青黑物,认为服毒致死。刘锡彤将毕秀姑带回县署审问,供不知情。次日刑逼供,一连三拶(挟手指的刑具),毕秀姑受刑不过,诬称与杨乃武私通,初五日授与砒毒,谋杀亲夫。

9、刘锡彤又传杨乃武对质,杨乃武不认,怒斥知县诬陷。因杨乃武是新科举人,不便动刑。刘锡彤遂申请上司请其举人斥革,然后对杨乃武动刑,杨被迫诬服。刘锡彤认为案情已明,就将验尸结果和审讯情况详报杭州府。杭州知府陈鲁听信知县之言,对杨乃武滥施酷刑,杨被迫认供。

10、说是初三日以毒鼠为名,在仓前钱宝生药铺买红砒四十文,交葛毕氏。为补齐钱宝生卖砒的旁证材料,刘锡彤回余杭传讯钱宝生核查钱宝生供称自己名唤钱坦,没有用过钱宝生的名字,爱仁堂是小药铺,没有卖过砒霜。县衙师爷陈湖对钱宝生威胁利诱,又请县衙训导的仓前人章浚致函钱宝生,嘱其大胆承认,决不拖累,如不承认,有杨乃武供词为凭,要加重治罪。钱宝生才作了伪证,出具卖砒文书。杭州知府陈鲁见三证已齐,上报浙江巡抚杨昌睿。杨昌睿认为案情确实,依原拟“谋夫夺妇”罪断结,上报刑部批复执行。

11、不堪受冤,上京申诉

12、杨乃武在狱中写下诉状,由胞姐杨淑英带出,会同其妻詹彩凤,上京向都察院控告,结果被都察院押送回浙。第一次京控失败,杨淑英去找杨乃武在杭州的同学吴以同。当时吴以同在胡雪岩家任西席,正巧兵部右侍郎夏同善丁忧期满回京,途经杭州,胡雪岩为他饯行。席间,吴以同说及杨乃武之冤案,夏同善答应回京相机进言。

13、九月,杨淑英与詹彩凤二上北京,夏同善介绍他们遍叩浙籍在京官员30余人,并向刑部投递冤状。夏同善又联络军机大臣翁同龢,把本案内情面陈慈溪太后。清廷下谕,派礼部侍郎胡瑞澜(时兼任浙江学政)为钦差,在杭州复审。浙江巡抚杨昌睿调宁波知府边葆诚、嘉兴知县罗子森、候补知县顾德恒、龚心潼随同审理。审讯时,杨乃武与毕秀姑当即翻供。无奈审讯官员再用大刑,把杨乃武两腿夹、毕秀姑双手十指夹断。杨、毕两人在重刑之下,只有再度诬服。

14、十月十八日,胡瑞澜将案情报予刑部。刑部详细研究,发现情节多存不合,于是奏请朝廷。又令胡瑞澜重审,谕明不得用刑。杨乃武拼死翻供,由于证人钱宝生已病故,无法定罪。十二月,浙江士绅吴以同、汪树屏等三十余人联合上告,请求将人犯解京审讯,以释群疑。夏同善等京官多次在慈禧太后前为此案说话。朝廷下旨,责令杨昌睿将此案所有卷宗、人犯、证人、连同葛品连尸棺押运到京。刘锡彤也解任同行。

15、光绪二年十二月,刑部大审,都察院、大理寺会审,杨乃武剖辩案发经过,否认通奸谋毒之事,毕秀姑口呼冤枉,照实直说。又审问尸亲及证人,提审门丁沈彩泉、仵作沈祥、爱仁堂药铺伙计等人,都供出真情。接着,开棺验尸,确属病死,并非中毒。蒙冤三年多的案件终于真相大白。

16、二月十六日,清廷下谕,革去刘锡彤余杭县知县职务,从重发往黑龙江赎罪。杭州知府陈鲁、宁波知府边葆诚、嘉兴知县罗子森、候补知县顾德恒、龚心潼、锡光草率定案,予以革职。侍郎胡瑞澜、巡抚杨昌睿玩忽人命,也予以革职。其他人员也以拟罪,仵作沈祥杖八十,徒二年。门丁沈彩泉杖一百,流放三千里。章浚革去训导之职。葛品连之母沈喻氏杖一百,徒四年。毕秀姑不避嫌疑,致招物议,杖八十。杨乃武不遵礼教,革去举人功名。陈湖因监毙、钱宝生病故,遂免去刑罚。

17、杨毕冤案历经三年零四个月,案情曲折,轰动朝野。杨乃武出狱后,以养蚕种桑为生,民国3年(1914)患疮疽不治而死,年74岁;毕秀姑出狱后,在南门外石门塘准提庵为尼,法名慧定。民国10年(1930)圆寂,年76岁。

18、案情背后的真实考量

19、案件始末大家已经知道,最终杨乃武与小白菜得以沉冤昭雪,真相大白于天下。但事情真的只是表面上这么简单吗?不,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在事情的表相上去探寻它背后的最终目的。

20、杨乃武一案进京上访后得以翻案成功,其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商人胡雪岩的资助,为上访提供了经济后盾;杨乃武的举人身份带给了他一张科举时代的官场关系网——由同学吴以同的帮助,到浙江籍京官的联名上书,到最后帝师翁同龢出面,案情直抵宫闱,这一申冤脉络得以形成,全赖杨乃武的举人身份。

21、但是,促使朝廷连续下发十三道谕旨,一再将此案发回重审,直至开棺验尸的关键动力,并不是草民冤情的真相,而是政治上的考量:朝廷希望借此收回死刑裁判权,敲打地方督抚,重塑中央政府的权威。

22、太平天国之后,地方督抚坐大,死刑裁判权也由中央下落到地方。朝廷既然希望“立威”,则案情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出符合朝廷需要的“案情真相”。换言之,即使此案地方官员并未错判,倘若朝廷一意坚持,最后的真相仍然只能是朝廷需要的那个“真相”。

23、而且,当时的江浙官员基本上都出自曾国藩的湘军一脉。太平天国灭亡后,清朝政府论功行赏,大批的湘军将领都分到了江浙一带为官。由此,地方督抚如曾国藩、左宗棠们的不满,也就不难理解了。

好了,关于《满清十大酷刑》和满清十大酷刑之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