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要塞牺牲(二战终结地虎头要塞)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虎头要塞牺牲的问题,以及和二战终结地虎头要塞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10月6日早7:30时,我们开车离开宝清县城,今天前往虎林县虎头镇。宝清县属双鸭山市属,而虎林虽是临县,却归属鸡西市。

天气晴好,正是庄稼成熟五花山的季节,秋高气爽。车轻快地跑在公路上。

在宝清通往虎林的公路上,走到了八五二农场和迎春林场场部。

从这里我们可以上建虎高速到虎林市再去虎头,也可以前往八五二农场七分场方向直插虎头镇。因为风景区都在虎头镇,我们选择了后面的路线,这样可以抄近路。

一路走在农场的田间路,交汇超越着运粮大车。路两旁是一望无际正在收获的水稻田,一派丰收景象。

穿过八五二农场七分场,走过十多公里路况稍差的砂石路,路过太平农场的这个标志,虎头就在望了。

这样的路再跑20多公里,经过永和村。

上午10:40时到达,从宝清出发到这里走了155公里,用了3小时。中间有数次停车休息,问路等,还算顺利。

景区停放着一些废弃的军用飞机大炮坦克等,烘托着当年的战场气氛。

战争之神——大炮。远程加农炮。

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东部原中苏边境上的一个军事基地,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留下的极其重要的罪证之一。它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虎头镇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中,

日本侵略军在与德、意建立军事同盟后,便从1934年起,用了六年时间,在这几个山底下,构筑了互相联通的地下工事,主干道总长十几公里。都是钢筋水泥的建筑,且设施相当完备,有指挥所、通讯室、弹药库、粮食库、燃料库、士兵舍、将校舍、医务所、发电所、伙房、浴池、厕所和水井等。通往地面的地方,又有观察所、地堡、竖井、通风口、射击口等,甚至在通道的关隘处,还设有陷阱和射击孔,都是为最后抗击而造。据称,它可容纳一万二千兵力,支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日本侵略军说它是“东方的马其诺防线”,“北满第一永久要塞”。

被强拉去修筑地下工事的上万名中国劳工,都先后被折磨致死或秘密杀害。为的是灭口保密。最惨的是最后一批劳工,工程完工之日,被集体骗到猛虎谷参加“庆功宴”,遭到机枪扫射,全部罹难,留下如山的尸骨,也留下千万冤魂的控诉。

苏军烈士纪念塔。1945年l0月由苏联驻军设计和指挥,当地居民出工,建成的苏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俗称“白塔”。碑高9.7米,上窄下宽,银白色的塔尖上缀有镰刀、斧头相辉映的红五星,四周10根水泥柱,铁链环绕为栏,铸铜板上有俄语碑文,大意是:光荣属于苏联斯大林大元帅。纪念远东第一方面军,摧毁日寇防区工事,从日本侵略者占领下解放虎头市。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的第二天,开始攻打虎头阵地。日军一千四百名守备队官兵,凭塞据守,拼死抵抗。直到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仍然顽固死战,甚至杀死前来劝降的使者。于是,苏军以几近十倍于虎头日军的兵力、各种重型大炮和火器,狂风暴雨般轰击这股顽敌。到8月26日,终于使这要塞归于寂静,连同前来避难的六百多名日本侨民(老人、妇女和小孩),除五十三人逃出外,其余两千人,或中炮、或窒息,全部死于要塞工事里。苏军也牺牲了一千余将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间,不是8月15日,而是8月26日!所以说虎头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终结地。

关于本次虎头要塞牺牲和二战终结地虎头要塞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