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从今夜白小说

大家好,关于路从今夜白小说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露从今夜白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秋暑露秋寒霜降”。每年秋季,“处暑”与“秋分”之间的一个节令就是“白露”。每到“白露”,醜奴儿就会想起杜甫《月夜忆舍弟》的第二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为啥?它让醜奴儿困惑。

“王彦辅说:‘子美善用故事及常语,多颠倒用之,语峻而体健,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之类是也。’其意谓这二句意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而已,经子美一为颠倒,即觉矫健有力,于此可悟造句方面化平板为神奇的方法。”(喻守真编注《唐诗三百首详析》)

“‘露从二句’都是倒装句法,意谓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又仇兆鳌注说:时逢白露节,故说露从今夜白。”(徐放《唐诗今译》)

“此二句原本不过是‘今夜白露,故乡月明’,但用‘从’、‘是’二字‘判断’,加上将‘白露’、‘明月’二字分拆为各句头尾,便见‘兴象’,即将一般的叙述变为鲜明生动的形象。王彦辅说:‘子美善用故事及常语,多颠倒用之,语峻而体健。’(《杜诗镜铨卷六》)指的就是这种艺术效果。”(杨福生《唐代律诗赏析》)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唐诗鉴赏辞典》)

以上为“炼句”说。认为这两句的意思“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而已”,只是“颠倒用之”。首先提出这个说法的是王彦辅,其他人皆拾其牙慧,随声附和。诚然,“子美善用故事及常语,多颠倒用之”,典型的例子是“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并未“颠倒用之”,而是极平常的大实话,对仗也很工整。徐放先生把它译成:“露水呀/从今天夜里即将变白,/但月亮/却还是故乡的才最光明。”(《唐诗今译》)比较恰当。

“百度”解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此为“五行”说。

这个说法很不靠谱:在秋季,除了“白露”,还有个“寒露”;你说“白露”是“秋露”,那“寒露”算不算“秋露”呢?其实,“白露”的“白”强调的是“露”的色泽,与“五行”无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时至“白露”,天气渐渐转凉,昼夜温差较大,因而“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的现象更加突出,露之“白”也随之令人瞩目。“寒露”的“寒”强调的则是“露”的温度。孔颖达疏:“谓之寒露,言露之寒将欲凝结。”

顺便说一下,《诗经·国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白露”不是时令,既然“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结成霜),那应该到了“霜降”的节令了。

醜奴儿认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个浑融的意境。

身在异乡的诗人对于节令的变换非常敏感,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已经渲染了秋夜之寂寥,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一联则诉诸视觉,进一步烘托出秋夜之凄清:今天是“白露”,从今夜起,露水更重,月光下的草地会是白莹莹的一片;因为故乡的月光皎洁,这景象势必更为突出。

“月是故乡明”,紧承“露从今夜白”而来,月之“明”使得露之“白”更其刺眼,更具冲击力。这月光之所以特别明亮,除了环境的因素,还有情感的因素。它不仅照亮了季节变换的景物,也照亮了诗人思乡、思亲的苦心,甚至照亮了天各一方的兄弟相互思念的骨肉之情。

上述“炼句”说、“五行”说,将“露从今夜白”与“月是故乡明”割裂开来,给人“前言不搭后语”的错觉,无疑是粗暴地肢解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曲解了诗人那深沉而含蓄的情思。

醜奴儿是在山区农村长大的,对于“露从今夜白”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性认识。遗憾的是,而今,窝在城市的楼房里,真的只有依靠想象才能温习故乡明月之下的那片白晃晃的露珠了!

关于路从今夜白小说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