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和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以及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下午去教室的路上遇见了在天佑门前拍毕业mv的大四学姐,晚上自习时一抬头几个穿着大大的蓝白校服的高中生坐在前面。如果把自我从本我中抽离,我仿佛在一天之间遇见了未来的我和曾经的我。

这个世界的日新月异和我不断成长不断改变的价值观让我对未来的自己总是那么的不确定,尽管我有希望,有憧憬,但从未有过盖棺定论。而曾经的自己,又在渐行渐远的路途中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是对于过去认定的一些事物,回想起来都难免怀疑对错。从前爱听的歌,爱看的书,努力学习的方法,对待世界的态度,自认对自身最客观的评价。讲真,推翻自己是最最使人挫败的。然而没有推翻,就没有成长。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是傻逼的过程。

就连高考前从出租屋里搬走时,都可以做到将那一摞两米高的写满了字的卷子丢在角落转身不回头,唯一有些不舍的是语文卷子,那上面有三年来写过的上百篇文章。很多人说你写的文章好时我都会说有感而发。也确实是这样,因此我最喜欢看到的,是心理上的同感,而不是对我文笔的赞赏。有时候考完语文出来浑身上下都怔怔的走不动,有时候写文章写到无数次要强忍住眼泪,写考场作文写成这样的,我该是个奇葩。当然一百篇中总会有那么几篇被无感乏味的作文,卷子发到手只看分。

文字换了分数,感情无处安放。

前几日一个高二的孩子求我指导他怎么提高语文成绩,我看到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很紧张,因为我好像有很多的话想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又难以言说。

也就是一年多前的记忆,我使劲的想老师上课是怎么讲的写了什么板书划了哪些重点。高二分文理科后没有一节课是水课,相较而言唯有语文课上老师和善的态度和对我们某些做作业玩手机的举动视而不见的宽容让我在心里把语文课看成一节可以自由支配的课。

那个时候想的是,语文课不听没事,我自学也会。然而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那么认真的回忆我的高中语文课,我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给那个小孩儿讲如何提高成绩,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更多的还是老师反复强调过的那些方法。该背的古诗词一定要背会,阅读理解分步骤作答,作文素材要多积累等等吧啦吧啦一大堆类似于口诀更像是咒语的东西。

我总觉得,被人叫姐姐的时候是我责任感迸发的一刻,其实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我想在预知未来的情况下重新安排一遍自己的青春。然而也正是这时我才发现苦涩的记忆原来也是可以细细咀嚼的。

我读初二的时候“青春”这个词刚开始流行,后来等到大热的时候我该是在读高二。三年里“那些年”“致青春”“匆匆那年”诸如此类的青春片大热荧屏,顾漫刘同辛夷坞张嘉佳写的书风靡全校,那个时候的青春,是电影里爱恨汹涌放荡不羁的年少,是小说里谈情说爱生离死别的壮烈,是歌词里错过的那场大雨,错过的爱情。

少年不惧岁月长。

初中的时候,我读刘同,读桐华,读八月长安,那时我们有梦,关于爱情,关于青春,关于十八岁的旅程。

最难忘是初三上课时无聊,在纸上写满那些有关青春与情怀的诗句,在语文课本下藏着的那本《谁的青春不迷茫》。中考完的那个暑假,我读完了一整套郭敬明的《小时代》,不久后电影就开始上映,网上的恶评铺天盖地。豆瓣评分3.0让我不好意思讲最后《友谊地久天长》响起的时候我还挺感动。后来听说韩寒也开始拍电影,然而一场电影结束,留在心里的只有那首高中时写作文用了好多遍歌词的《平凡之路》。已经很好了,有些电影看过后如南风过境,来去无踪,带不走悲伤也留不下情怀。

今年世界读书日那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活着》。看的时候坐在空旷的自习室里,用手臂托着下巴,尽量使身体一动不动来缓解心中的压抑。但还是差点抑郁。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高二的某次语文大练习,阅读题小说部分就是节选自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讲福贵去城里买了一头老牛。不知怎么答题时莫名的很难过,理性的答题模版再也用不上。自从高考命题加入全国卷后语文老师曾无数次强调能选说明文就不要选小说,但我就是不听。就是喜欢看有情感的文字,喜欢有温度的文章,即便是考试。

你看吧,曾经的我就是这样感情用事,而我还在那儿装模作样的给高二孩子讲怎么学习,讲选说明文比小说简单,真由衷的鄙视我自己。

那几年我从高中的阅读题出发去读了很多现当代著名的小说,莫言路遥张爱玲迟子建的书都看了不少。唯独《活着》,百度完故事梗概后我没敢看,我知道自己看了之后一定会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那时自己的心理是不具备承受一本如墓志铭般沉重的小说的,尽管只有十二万字。刘瑜说,真正的绝望跟痛苦,悲伤没什么关系,绝望让人心平气和,它让你意识到不能依靠任何人,得到快乐。它让人谦卑。于是看《活着》后,我没有落一滴泪,只是让心封闭了很久。

有次看刘同的采访,他说自己是一个非常爱哭的人,经常在各种情况下哭得像傻逼一样。非常不情不愿的承认我也这样,回想起来那些年的自己,为沈佳宜哭,为阮莞哭,为方茴哭,为孙少平哭,为于曼丽哭,为梅长苏哭,为感动中国哭,为九三阅兵哭,甚至是看到作文素材上周总理画像下写着的那句:如今这十里长街,繁花似锦,都感动的泪水止也止不住。我也想做一个很酷很酷的女孩儿啊。

于是才发现回忆里的青春,是那些为爱流过的泪,为梦拼搏洒下的汗水,是匆匆忙写下的答案,是黑板上那道怎么也解不开的数学题。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却依旧刻骨铭心。记忆总是充满美好,甚至刺痛也伴着岁月渐浅渐淡。而那似是镜花水月的生活,走的越久,便愈是深念。

我记得有一次那个孩子和我说放不下班里一个女生,无法专心学习怎么办,我尝试着给他讲了很多道理,其实我讲的真烂,简直和初中政治课本上的那些话没什么两样,何况我自己也曾在高中的时候对班里一个男生念念不忘。但我还是希望这个一直叫我姐姐的小孩儿在高中,那段人生中应该是很艰苦又很辉煌的岁月里不留遗憾。

就像《青春派》里讲的: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

至于什么是真正的遗憾,是错失真爱还是耽误学习,我也说不清楚。

早年看《非常勿扰》时,有一个故事我记忆犹新。男嘉宾是专门为一位女嘉宾而来,由于大连大雾飞机无法起飞,男嘉宾坐火车到沈阳又从沈阳赶最早班的飞机到南京,路途中辗转十三个小时没有止步没有合眼,他带着好多个夜晚熬夜给女孩画的画像来现场,讲着全天下最朴实最真诚的告白。最后他们牵手成功了。这是我看过的最最感人的一次牵手,没有之一。很多年后听到那些年的旋律,我都会不自觉地想到这个故事,还保留着心底里最初的那份感动。

微博上也有人感叹:下班之后走在路上,看到两边道路上依然亮着的灯,路人依然行色匆匆,不远处是几位环卫工人正在打扫着垃圾,卖红薯的小贩还在冷风中叫卖着,保安亭里的大叔依然在打着瞌睡,几位年轻人拖着行李刚好与我擦肩而过,也许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怀揣着梦想,刚刚来到这个城市。生活从来不容易,而且你发现,我们所谓的艰苦和委屈,其实不过是最普通的生活。

于是在这个青黄不接悬而未决的二十岁,愿你告别了冲动而盲目的少年时代,但从未告别青春的热忱与感动。

天空和路一样远,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和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