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影院?生不逢时的潘金莲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潘金莲影院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潘金莲影院以及生不逢时的潘金莲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法制晚报讯上周五,《我不是潘金莲》(以下简称《潘金莲》)上映后,导演冯小刚对王健林开炮,斥万达院线因一己私利压缩《潘金莲》的排片,一时间引起业内外的广泛讨论,也将院线排片对于一部电影的影响摆到了台面上。

究竟院线的排片对一部影片的影响有多大?这种影响有没有应对的措施?而院线未来的发展和影片本身能否形成良性互动?来看业内人士的看法。

万达院线13%的排片对“潘金莲”影响不大

目前的电影市场,一部影片上片时能达到40%就已经非常高了。冯小刚这三个字本身的品牌效应足以让很多影院和院线在还没有看片时就把排片安排在30%甚至40%,这都是能够理解的。但从上座率来看,这部影片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高,就在上周末,该片的上座率也只是在23%左右,实际上万达在某些地区的排片能达到20%左右,这个排片是足以消化这样的上座率的。

毕竟这个影片是赚钱的,所以在个人恩怨面前,院线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排片多少跟商业判断和地区差异的关系更大一些。

从目前国内院线的情况看,万达院线只占13.5%的市场份额,完全达不到垄断的标准,就算一场不排,无非是少了一点,对于有品牌影响力的影片来说似乎影响并不大。

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潘金莲》的排片是最好的。但现在市场整体不热,所以没有哪一部影片能做到一家独大,市场还是主打多片种,多类型影片一起上映。而《潘金莲》这部影片由于题材所限,受众群是有局限性的,所以上座率没有上去也是正常现象,毕竟这不是一部全民爱看的标准冯氏喜剧。

要说院线的上座率对一部影片的影响是有的,但这种影响对于量级较高的影片来说几乎是微乎其微的,毕竟一家影院不行我再换一家影院看,一家影院排片低挡不住目标观众群。而对于小片来说,排高排低上座率可能都相差不大,因为受众群有限。

真正影响较大的是那些中等量级的影片,这些影片少了百分之十几的排片还是很肉痛的。

市场没有质量评价体系影片只能看“渠道”的脸色

从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况来看,渠道仍是老大,内容的出产方多多少少还是要看一下渠道的脸色。

除了万达,其他的院线也需要制片方去做公关。如果不做公关排片上会不尽如人意。可以说,公关院线是业内的潜规则,类似这样的新闻不少。其实这个潜规则一直还在,院线的排片需要制片方和院线去沟通。院线还是处在一个强势的地位,这就逼着电影公司必须要建立自己的院线。

虽然如此,但目前我们需要把市场做大,还是希望能够出现一个巨无霸的企业,比如鼓励万达去美国收购院线。而一旦这个企业形成了,是否会对整个产业造成垄断性的影响?会不会导致其他内容生产方的不平衡?这些都是后续有可能产生的问题。

实际上排片这种事情就是在衡量受众,预估潜在的观众有多少,这些都是以影片为核心来排片,而不是话语权多少排片。如果院线本身,商业利益的需要,排斥“潘金莲”是对的。如果是因为一己之私做违反市场规律的动作,对于市场的危害是非常恶劣的。在好莱坞是有反垄断法的,好莱坞一定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干预。

学习好莱坞派拉蒙法案带来的影响是把院线和影片的生产剥离开,做生产不做发行,如果自己生产内容,肯定会排挤别人提供的内容,但是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讲不太现实。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节奏这么快,而且电影集团是被鼓励的事情。解决类似《潘金莲》上映的事情就需要电影产业内有一个组织,受管理部门的监督,出现类似的事情后,要组织一个会议,给出一个说法,有人在中间调和化解矛盾,现在没有人去化解矛盾,只会导致对整个产业的损害。

内容制作的再好,在院线看来有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这也是导致了不公平产生的原因。按理说应该凭借内容来竞争,谁的电影好就多卖钱,但整个电影市场没有评价体系,只能交给观众去投票,而观众往往去看影片又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状况是观众到影院是随机选择,我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看这个时间段都有什么样的影片,往往在这个时候院线的排片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要凭电影的质量排片也不太现实,除非电影公司都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影片,否则质量排片只是空谈。

未来改变盈利模式是趋势增加周边收入不依赖票房

11月18日上映的《潘金莲》,因导演冯小刚炮轰万达院线的“超低排片”,再一次引发公众对中国院线模式的关心。

当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同时拥有占据行业较大份额的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平台,真的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作为中国最大的院线,万达13%的市场份额,离垄断还差得很远,根本不可能为所欲为。一部电影要为更多观众所接受,赢得不错的业绩,在多数时候,还是要取决于其自身品质。

事实上,今天的好莱坞“六大”背后,都是综合性的娱乐集团,其业务范围甚至比万达、乐视这样的公司更加多样。作为全球最发达的电影市场,美国却只有十条院线,三大院线占据北美61%的份额,而2015年,中国拥有48条城市院线,农村院线更是多达近300,前十大院线的全国占比是65%,除万达外,排名第二的中影星美只占8.6%,第三大的院线则为8%。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现在的中国电影产业,根本还没到打击垄断的时候,而是要继续提高市场集中度,整合有效资源,减少低水平的无序竞争。

作为中国内地电影可资参考的样板,香港电影在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离不开新艺城的崛起及其在喜剧、黑帮片和恐怖片等类型上的创造性开拓,而这家公司的出资方,正是金公主院线。进入21世纪之后,香港电影走入低潮,而拥有香港最大院线的安乐电影公司,也逐步涉足上游产业,并积极在大陆拓展业务,打造出《捉妖记》《寒战》等大卖的商业片。

2016年上半年,中国四大一线城市的票房均超过了香港,未来的主要增长点,必然是其余地方。中国的院线整合趋势,在今年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

排名中国第三大的大地院线,长期致力于服务二三线城市,发展前景相当光明。因此阿里影业对其的注资,可谓果断及时。

第四大院线上海联合,作为上海电影的子公司,未来会参与到华谊兄弟主控的“华影天下”项目之中。

完美世界收购今典院线,同样是今年电影业值得关注的重大并购事件。院线都逐渐开始参与到影片的中上游,大的娱乐集团的趋势也开始逐渐形成。

未来十年,中国要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院线整合以及集团化趋势是必不可少的事情,而且,学习美国既有经验,改变目前的盈利模式单一、过于依赖票房,增加卖品和广告收入,也是发展的大趋势。一个更加健康合理的院线体系,显然更加有利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持久繁荣。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潘金莲影院和生不逢时的潘金莲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